扎根洛阳30年 他用杂技讲述洛阳故事中国文明网联盟 洛阳站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思想道德建设

扎根洛阳30年 他用杂技讲述洛阳故事

来源:   2024-03-05 09:09:00
 

张国胜在天街表演“舞流星” (视频截图)


  抡绳、甩胳膊、足蹬……画面中,这个把杂技玩得行云流水的演员名叫张国胜,58岁,河南周口人,目前是洛阳市杂技团的团长。今年,是他扎根洛阳的第30年。近日,在洛龙区隋唐百戏城,记者见到了张国胜。

 

  在天街表演绝活儿,让大家熟知杂技“舞流星”


  一根绳子,两端系碗。白天演出时,碗中盛水,舞动起来其水不洒点滴,如流星跳跃闪烁;夜晚演出时,碗中放置燃烧的木炭,挥舞中星火不落,如流火互相追逐……这便是杂技“舞流星”。

 

  看起来高难度的杂技表演,在张国胜眼中却是“小菜一碟”。今年年初,他在天街表演了近百场“舞流星”,每场都收获强烈反响。“千年传承太棒了呀!”“我一定要去现场看看。”……游客将他的演出片段上传至网络,引发热议。不少游客表示杂技传承不易,纷纷为他点赞。

 

 “穿上古装还真像那么回事,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,在天街表演真是意义非凡!”张国胜说,天街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,古代时就是人们青睐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能在此处表演,他激动不已。

 

  生在“中国杂技之乡”,扎根洛阳弘扬杂技文化


  张国胜出生在“中国杂技之乡”周口市,和大多数杂技人一样,他年少学艺,历尽艰辛。

 

 “我和杂技结缘,一方面是因为家族传承,另一方面是自己对杂技的喜爱。”张国胜说,他生活的太康县温良村被誉为“杂技村”,村中许多人练习杂技,自己的叔叔还是一名杂技高手。受村民和亲戚的影响,他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一行,并从8岁左右开始学艺。

 

  练习杂技,张国胜没少吃苦。从基本功入手,他一练就是一天,常常冬日也练得大汗淋漓,即使受伤也咬牙坚持。仅用三四年的时间,他便练就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儿——“舞流星”。

 

  1984年4月,洛阳市举办第二届洛阳牡丹花会,邀请周口的杂技团到王城公园表演,张国胜是其中一名演员。年仅18岁的他跟随团队首次来到洛阳,首场表演便是“舞流星”。

 

 “洛阳杂技文化历史悠久,我对洛阳可以说是未见便已钟情。”张国胜说,学习杂技时,他不仅练习演绎技巧,也了解了杂技发展的历史。

 

  他介绍,中国杂技在古时称百戏,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歌舞和杂剧,有了杂技之名。洛阳的杂技文化历史悠久,作为一名杂技演员,他天然对洛阳保留一份好感。

 

  在王城公园的演出,深深印证了他对洛阳的看法,几经波折,“流星”终于划破星空,于1994年扎根洛阳。那年,张国胜带领40名太康籍杂技演员来洛,创办了洛阳市杂技团。

 

  创新杂技剧目,用杂技讲述洛阳故事


 “洛阳历史底蕴深厚,既然选择在这里创业,就应该把洛阳的文化融入杂技。”张国胜说,当初他选择来洛阳,看中的就是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。同时,他也意识到,杂技不该只是一种技艺表演,而应该通过技艺展示更多文化元素。经过思考和探索,他决定重现百戏。

 

  2009年,张国胜依据曹植在洛所作《洛神赋》,推出了大型百戏剧《洛神》,并在首届河南省民营艺术团体文艺演出中勇夺金奖。随后,他又结合杂技、马戏、魔术、地方戏、舞蹈等,创意编排节目《万邦来朝共贺岁》等,收获不少好评。同时,他将百戏申请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继续为百戏发展而努力。

 

 “今年牡丹文化节的剧目,我们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。”张国胜介绍,近年,洛阳文旅火爆“出圈”,让他们的百戏演绎得到不少关注。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,他不仅将重启《万邦来朝共贺岁》,还创新设计了魔术情景剧《白居易》,并依托龙门文化编排话剧《龙门之光》等,创意呈现隋唐时期洛阳城中的故事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见习记者 李晓楠 实习生 吉喆 通讯员 刘青)

 
中国文明网洛阳站 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
  电话:(0379)63903155 传真:(0379)63903155 地址:洛阳市政和路16号洛阳市文明办 邮编:471000